一日老同事給了個案子,是關於市政府想將中山北路規劃為日本表參道,這件事有點無厘頭,卻也有其歷史上的接合的趣味。中山北路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從清代規劃的台北城格局裡可見一二,東門城牆即是今天的中山南路,由於台北城是風水城,中山南北路為其中一軸線直指七星山峯,可以見得中山南北路在台北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日治時期,中山北路是通往台灣神社的敕使街道,參拜神社的這段路也就是"表參道",確實與日本表參道的歷史過程不謀而合。

 
●日本表參道上的LV專賣店。

今日的中山北路,也如同日本表參道,有國際精品的進駐,精品店在中山北路的聚集以晶華酒店為核心,不過幅員並不大。不同於日本表參道所呈現的同質性,交錯在中山北路上的有許多特殊時空背景所留下的足跡,包括日治時期在此建立前身為美國駐台領事館的台北光點,專為外籍教友設立的聖多福堂是菲律賓外籍移工的信仰中心,衍伸的生活圈中有專售東南亞食材與雜貨的BINGO以及小吃店,寄送貨品到家鄉的EEC,可隨買隨寄並提供家人收貨的大合照,一解思鄉之愁也滿足辛苦的代價。

在過去,中山北路無論是清代台北城的風水軸線,或是日治時期的敕使街道,中山北路上無論是日治前期的永裕茶行的招待所(今台北故事館),或是民國十五年遷移至此的美利堅合眾國駐日本國台灣台北領事館以及民國十七年開業的林田桶店等等,都見證了中山北路豐厚的歷史積累。也因不同族群、不同國族在中山北路上也呈現出多元的文化涵養。

日本表參道來定義中山北路,確實有歷史上的巧合,但也似乎扁平化了中山北路,市政府似乎還在傷腦筋,如何在所謂的台灣表參道上增添地標性的建築與空間,以及如何持續擴大國際精品進駐的街道結構。曾服務於跨國品牌的我,認為中山北路是台北少數能提供精品業者群聚效應的商圈,大多數精品業者選擇百貨或購物中心作為設立的地點,多因街面上的品牌或業種參差,較難形成集客力或營造品牌形象,這個商圈接合晶華酒店內的精品街,提供台北精品消費族群與國外觀光客選購,轉角的LV Maison in Taipei是全球第五個LV之家,可見得這個消費市場的潛力。

不過,綜合本區的交通條件不難發現它的限制,消費頂級精品的消費者並不依賴大眾運輸系統,離開了晶華酒店合理的步行範圍,國際精品店的營運條件就變差。對於頂級客層交通繁忙的中山北路不適合臨停,零星的店舖也不符合一般大眾消費者的逛街習慣,所以商業環境的條件不是透過空間上增添的地標或是街道家具的美化這等浪漫想像的浪費。

與日本表參道的共通性,更有趣的地方無非是西側聨通捷運中山站ㄧ帶的巷弄,雖不如裡原宿商業化的緊湊程度,卻因混合著特色強烈的設計工作室、國內設計師的概念店、美髮沙龍、獨立品牌的個性化商店、日式風格的簡餐店以及浴火重生的最後花又枝(蔡瑞月舞蹈社)藏身巷弄中,沒有顯著的區塊、沒有聚集成市的目的,哪個店租條件適合、哪個建築形式討喜,是作為選擇的條件,也因此,在之中晃遊將不斷地有新奇的發現,這樣具有台北原創力的場域才該是被注目的焦點。 



 
●名為[Wam]的服飾店,店中的道具與擺設品都其成白色,我喜歡手術台上的那盞燈。

   
●Vision在這有兩個店,店面很有獨特風格,可惜我的頭髮卻在這裡燙壞過,花費可不少!

 
●隱密性很高的造型沙龍。

 
●融合舊有建築物的設計風格,光點旁的酒bar。

 
●隱身在巷內的設計工作室。

 
●遇上開發陰謀後浴火重生的外蔡瑞月午蹈社,「命中註定我愛你」劇,安娜的舞蹈教室。

 
●友人是年輕建築師,黃阿珠在屋頂上的工作室一偊。

 
●「百花台」不收服務費、不端盤的風格餐廳,套餐費只要170多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niml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